0759-3190692
联系地址: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山东路35号银隆广场B1502室
电子邮箱:luli1388@126.com
品种名称:龙优665
品种类型:稻
审定编号:粤审稻2004014
品种来源:龙A/恢665 [1]
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。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20天,比对照博优122迟熟3天。株型紧凑,叶直,分蘖力中等。株高101~112.7厘米,穗长23.6厘米,每穗总粒数121~129粒,结实率83.7%~85.4%,千粒重24.8~25.2克。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,整精米率61.1%~65.9%,垩白粒率2%~20%,垩白度0.1%~2%,直链淀粉11.6%~15.0%,胶稠度80~94毫米,长宽比2.7。高抗稻瘟病,全群抗性频率91.5%,对优势种群中C群、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6.7%和83.7%,田间叶瘟发生轻微,未发现穗瘟;对广东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、次优势菌群C5均表现中感。抗倒力较弱,后期耐寒力强。
2002、2003年两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,平均亩产分别为419.7公斤和450.9 公斤,2002年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增产0.91%,2003年比博优122减产1.02%,增减产均不显著。日产量3.5公斤。
(1)适时早播、早植,培育多蘖壮秧。广东中部应在7月5日前播种,广东南部应在7月10日前播种。一叶一心时每亩秧田喷多效唑60克;
(2)适当密植。宜插双株,亩插足8~10万基本苗;
(3)施足基肥,早施攻蘖肥,增施磷、钾肥,中期适当控肥,后期看苗巧施穗肥。避免中期偏氮造成叶片过长过披;
(4)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防倒伏,秧苗期要狠抓稻叶蝉的防治。[1]